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政策解读

学者热议: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?

发布时间:2023-12-02|栏目:政策解读|浏览次数:18

播放

学者热议: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?


央广网嘉兴12月2日消息(记者 李晓晓 见习记者 孙俊)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现代意义,如何理解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,如何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?在2023“红船论坛”上,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展开思想碰撞,来听听学术大咖们的精彩观点。

盛世豪:理解传统才能照见当下

浙江省政协常委、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盛世豪说,一代代相传的文化创造,增强着浙江的生命力,提升着浙江的凝聚力,激发着浙江的创造力,连接着浙江的竞争力,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满,永不停歇,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超越自我。

盛世豪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(央广网见习记者 孙俊 摄)

“首先我们要挖掘和理解,并且掌握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些突出特性,以及它的科学内涵,这些理解好了,我们才能理解当代的中华文明。

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‘以古人之规矩,开始时代之生面’。我们通过对历史文化深刻的挖掘,挖掘里面一些重要的素材,挖掘里面一些重要的价值理念,为我们中国式现代化、为共同富裕、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新的理念。”

金晓明:真正的创新与传承同在

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研究员金晓明认为,对于广大受众而言,需要突破行业领域的界限,将中国传统绘画或其它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,上升并转换到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传承。

金晓明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(央广网见习记者 孙俊 摄)

“当我们要做新的时代文化的创造,如果不了解过去的文化是怎么样的,就无法做创新。所以,必须是在对传统文化非常了解、非常理解的前提下,再在这个基础上做符合这个时代的创造。

让这样一种传承精神成为创造新时代文化的内生力,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,我们不能指望几天就能完成这个事情,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不懈努力。未来的百年,我们从现在开始算未来几代年轻人,如果一直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去成长,对于国家,对于民族复兴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。”

许江:传统文化需要艺术表达

中国文联副主席、中国美协副主席、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用一幅幅作品,带领与会人员在艺术的世界中感悟“红船精神”。当代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应当“到源头饮水,与伟大同行”,创作出更多鼓舞人心、振奋精神的佳作。

许江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(央广网见习记者 孙俊 摄)

“在文化梳理的过程中,最好是把文化转化成让青年一代津津有味的艺术产品和艺术语言,使他们很愿意、很快地把这些记在心里,转化成他们自己成长的力量,所以艺术家所要承担的角色非常重要。”

叶小文:文化基因是我们的“精神疫苗”

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叶小文说,“我们文化里面有那么多的关于修炼我们的内心,关于不忘初心的,就是我们的基因,从这个基因里能不能提炼出我们“精神的疫苗”,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。”

叶小文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(央广网见习记者 孙俊 摄)

结语: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,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,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。

我们完全可以相信,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展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,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,为国家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启示,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,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。

编辑:孙俊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0 0
标签:全部
网友评论

管理员

该内容暂无评论

美国网友
Copyright © 2022-2023 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 版权所有
电话:020-38216668 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公园花卉馆中馆 备案号:粤ICP备2023116495号-1
网站地图百度/谷歌